當今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,如何保持價格優勢又能控制成本是每個企業都關注的焦點。很多企業常見的一個問題是:在向客戶報價時明顯是有利潤的,但訂單交貨后,到底有沒有賺錢,賺了多少錢不清楚,甚至仔細核算后,竟然發現是虧本的,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?
這首先是一個成本核算的問題。在手工作業下,財務是可以算出公司整體的營業利潤的,但很難詳細地算出每張訂單的成本及利潤。因為每張訂單的成本涉及到采購、收貨、生產發料、生產、返工、入庫、送貨、收款等多個環節,企業又同時存在著多張訂單,手工情況下很難將各個環節有機串起來。
而ERP是以計算機為平臺,計算是計算機的優勢。ERP能通過訂單號,將采購、收貨、生產領用、品質不良、返工、合格入庫、送貨、回款等各個環節有機串起來。只需通過訂單號,就可以查詢某張訂單所涉及到的所有成本要素。
成本的主要工作有兩項,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。沒有事中的成本控制,成本超出預算就不可避免。而沒有事后的成本核算,則只能是稀里糊涂,往往虧本了還不知道,卻不知做的越多,虧得越多。
成本 = 物料成本 + 人工成本 + 制造費用
物料成本 = 采購價格X(標準數量 + 損耗數量)
以物料成本控制為例,首先要選擇合適的供應商,ERP能夠幫助企業選擇優質的供應商(ERP會自動根據供應商的價格、交期、品質、付款條件等因素為供應商打分,從而輔助企業在特定的條件下選擇更好的供應商)
其次是控制采購數量,既不能多買造成物料積壓浪費,又不能少買造成停工待料的短缺現象。再次是控制損耗,企業在生產和外發加工中,由于工藝之間存在大量領料、退料、補料動作,手工情況下很難管控,ERP則能絲毫不差地記錄每道工序的領退料情況和超耗情況。
ERP還能夠通過預警系統,自動通知各部門主管注意管理中的異常現象和急需要做的工作,這就相當于為每位工作人員請一個秘書,大大減少了工作失誤。
僅從復雜的成本工作來說,ERP能夠做到事前預算、事中控制、事后核算和分析,其它工作更是ERP輕而易舉能夠解決的問題。
如果您的企業需要加強成本管控、降低工作失誤和減少部門間推拖扯皮現象,則您就需要ERP的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