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項針對職場效率的調研顯示,68%的員工每天花費超過兩小時處理重復性事務:整理會議紀要、核對數據、跨系統搬運信息、反復回答同類問題。更普遍的現象是,即便公司統一部署了自動化工具,個人使用效果卻差異巨大——有人能快速搭建流程模板,有人卻連基本功能都未能激活。問題不在于工具本身,而在于它是否允許個體和團隊按自己的節奏與方式去“重塑”工作流。
真正的效率提升,不是強推標準化操作,而是賦予使用者足夠的靈活性,讓技術適配人,而非人遷就技術。萬達寶LAIDFU(來福)正是基于這一邏輯設計的企業級AI助理,它不預設固定路徑,而是通過支持自主構建AI應用場景與數據分區設計,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高效模式。
為什么“通用型”AI助手總讓人覺得“用不上”?
市面上不少AI工具提供標準化功能:寫郵件、做PPT、生成報告。但現實工作遠比模板復雜。銷售需要根據客戶歷史溝通記錄定制方案,項目經理要結合團隊排期動態調整計劃,HR在招聘時得兼顧崗位特性與組織文化。千篇一律的功能模塊,往往只能解決表面問題。
LAIDFU的不同在于“可組裝性”。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,像搭積木一樣自主構建AI工作流。比如,市場人員可以創建“競品動態監控”場景:AI自動抓取公開信息,提煉關鍵變化,并推送對比摘要;客服主管則能設定“高頻問題識別”流程,讓AI從每日對話中提取新出現的客戶疑慮,觸發知識庫更新。每個人都能按需定制,無需等待IT開發。
團隊協作中,信息混亂的根源是什么?
跨部門合作時,常見的問題是“各說各話”:銷售說客戶要加急,生產說排產已滿,物流說倉庫未入庫。表面看是溝通不暢,實則是信息歸屬不清。所有人共用一個系統,但數據混在一起,權限模糊,關鍵信息被淹沒在無關消息中。
萬達寶LAIDFU采用數據分區設計,支持按項目、部門、角色或客戶群劃分信息空間。每個分區獨立運行,互不干擾,但又可在授權下打通。例如,新產品上線項目組擁有專屬AI工作區,所有討論、決策、任務進度集中歸集,項目結束后可封存歸檔。這種結構避免了信息串擾,也讓責任邊界更清晰。
個人工作節奏不同,AI能適應嗎?
有人習慣清晨規劃全天任務,有人偏好晚間復盤;有人依賴清單推進,有人靠即時提醒驅動。如果AI只提供一種工作模式,反而會打亂原有節奏。
LAIDFU允許用戶自定義觸發方式與響應風格。你可以設置:“每天9點自動匯總昨日未完成事項”,或“當郵件中出現‘緊急’字樣時,彈出確認框并同步日歷”。AI不強制改變習慣,而是成為習慣的延伸,幫助個體在熟悉的節奏中提升密度與精度。
團隊如何共享高效方法,而不是各自摸索?
效率提升不應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勝利。LAIDFU支持將個人創建的AI場景一鍵共享為團隊模板。比如,某位銷售搭建了“客戶跟進自動記錄”流程,經主管確認后,可發布為部門標準配置。新成員入職時直接啟用,減少重復試錯。
這種“自下而上”的知識沉淀,讓優秀實踐快速擴散,而不是鎖在個別員工的筆記本里。
敏感信息和日常事務能共存嗎?
財務數據、人事變動、戰略討論等高敏內容,若與常規任務混在一起,極易誤傳或泄露。許多員工因此干脆不用AI處理重要事務。
數據分區設計解決了這一顧慮。用戶可為不同類別的工作創建獨立空間,設置訪問權限。例如,“薪酬調整”相關對話僅限HR核心成員可見,AI在此區內執行任務時,自動遵循更嚴格的審計規則。敏感與日常并行不悖,安全與效率同時實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