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和幾位中小企業的負責人聊天,發現大家對AI的態度很真實:既想用,又怕“踩坑”。投入大、見效慢、數據安全難保障,是普遍顧慮。有位做工業配件的老板坦言,試過某款AI客服工具,結果訓練數據被用于模型優化,連帶客戶報價信息也暴露了,后來只能停用。對資源本就緊張的中小企業來說,一次試錯的成本太高。
啟動AI降本計劃,關鍵不在于技術多前沿,而在于選對切入點,控制風險。與其追求“全面智能化”,不如從幾個高重復、高耗時的環節入手,比如銷售報價、訂單跟進、供應商對賬。這些流程一旦跑順,節省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損耗立刻可見。
萬達寶LAIDFU(來福)在這類場景中展現出較強的適配性。它不要求企業推翻現有系統,也不強制上云。數據來源安全是其基礎設計原則——所有業務數據可在企業本地服務器完成處理,支持私有化部署,確保核心信息不外流。同時,對希望快速上線的公司,也提供阿里云等成熟平臺的線上部署選項,按需付費,降低初期投入。
某五金制造企業用LAIDFU做了個小切口:讓AI助理自動處理客戶詢盤。過去,銷售每天要花三小時整理郵件、查產品庫、做初步報價。現在,系統自動讀取詢盤內容,匹配型號、庫存和標準價格,生成回復草稿,銷售只需確認即可。這一項調整,每月節省近90小時人力,相當于釋放了半個人力。
更關鍵的是,LAIDFU不依賴外部大模型處理敏感數據。企業可以訓練專屬AI助手,用于績效評估、采購分析、合同審查等場景,所有訓練和推理過程在可控環境中進行,避免商業信息被間接收集。
對中小企業而言,AI不是“未來投資”,而是“當下工具”。從一個流程、一個崗位開始,用小成本驗證效果,再逐步擴展,反而走得更穩。LAIDFU的價值,正在于它不設高門檻,既能嵌入小團隊的日常節奏,又具備隨業務增長而擴展的能力,讓技術真正服務于經營現實,而不是成為新的負擔。